未來的花園

德國對台灣台中市世界花卉博覽會的貢獻報告

作者:2018台中世界花博德國館藝術總監 Stephan Murer   

譯者:王真心  (歡迎轉載,請標註來源)

我們將建築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 - 花園作為一個生活空間和封閉空間的拓展。

包浩斯大教堂

德國對2018/19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所作出的貢獻,是以包浩斯藝術學派的歷史願景與思想為基礎。位在展場中心的竹製建築,是一個隱喻,象徵著以玻璃製作的大教堂,是以Farkas Molnar的設計為基礎,並且依照Laszlo Moholy Nagy的全劇場的想法,在此全劇場中,所有的參觀者成為展演的一部分,是舞台上的一份子。我們想要以我們不同面向與跨學科的方法,質疑傳統式的覺知,並且引發大家的討論,這討論對我們的未來意義重大。

差不多100年前,包浩斯學院在魏瑪成立,大教堂被認為是一個理想的任務和草案,當時他們將大教堂作為漸漸形成的一種非凡-實驗性的”未來建築”,在同時也找到一種新的喜悅: 一種集體建造與集體塑形。那時,最重要的靈感啟發者建築奇幻大師Paul K. W. Scheerbart,以及和「城市之冠」的發明者Bruno Taut。他在1920年寫道:「建築......無外乎是將一種共同體的感受結晶起來。我們的想法是素材......『形式問題』從未存在過。」很高興他還引用了他的朋友Scheerbart的話:「在風格方面,遊戲就是目標。 - 在遊戲中,目標是風格。 - 最終,風格就是遊戲。」

從2018/11/3到2019/4/24,一個由德國的畫家們所設計繪製出來的藝術品,將呈現在這個立方體建物中,四周圍繞著綻放與飄香的香草植物,它將國際世界花卉博物展區上綻放。立方體的建物肯定是一個令人感到愉悅的和監管良好的遊戲,人的身體與空間的互動遊戲,是一種形式與色彩的遊戲。它服務於舊有的想法,並且創造新的理念,製造出彼此的對話: 人可以怎樣再次生活得夠現代。它將歷史悠久包浩斯理念與台灣的傳統融合並編織為一個整體。

色彩繽紛,俏皮,有構造性,出自集體的建造,配合大自然的韻律,用充滿愛心的雙手照顧。

這是一趟回到德國文化歷史的黃金時期的旅程,回到包浩斯的建築。但是這不僅僅是一趟回歸偉大的建築史與設計史的創意的旅程,也是一個回歸我們自身擁有觀察者身分的我本身,我們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旅程,因為我們本身也擁有一個包圍著我們的建築物,它以身體的形式呈現出來。

新人類

為紀念包浩斯的整體建築概念,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設計,理解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,建築本身是元素,它的元素與人,這個人在此建築當中生活,在此活動。建築是一個改裝的空間,而我們嘗試讓參觀者,無論透過身體,或是透過思想,能夠融入重新設計的建築裡面。我們渴望,人類能夠成為成為新人類—現代的人類。當時,如同今天一般,整個世界歷經了科技的進步,激烈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,無論是在科技的面向,或是社會文化領域與個人的私領域上。這個改變需要我們重新定向,尤其在人的身體與環繞著身體的空間的簡約互動方面。然而,我們今天所面對的議題在於,如何謹慎地處理大自然資源,如何重新定為自己面對未來,面對我們的下一代,下下一代,如何面對人類,這生活在建築當中的人類。

這些想法的靈感,尤其是來自於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的思想家、詩人與前衛藝術家,例如: Paul Scheerbart, Bruno Taut, Walter Benjamin 與 Erich Muehsam。這些人夢想著要能夠創造一個現代的建築物,讓現代人能夠在其間安身立命。我們在台中世界花博的展覽當中所呈現的展覽,便是介紹這種新的方法與方式,擴展這種整體性的設計概念。

展館的結構分為三個部份,也就是公共的領域,那就是入口區域以及寬敞的綠色草地,提供我們一個不受限制的視野,可以看向整個展場。參觀者路過的走道,經過的香草花園的部份,屬於私人的領域,香草花園有四個部份,它們的外形好似圍牆一般,圍住了竹製的立方體,這是一道由花的香氣所築成的一道無形的牆,將公眾領域與私人領域區分開來,在這塊私人領域上,有舒服的可攜式的竹子板凳,邀請著我們,坐定下來,享受植物的香氣。

另外有一部份是屬於人類最隱密、最神聖的部分,也就是我們的心,那最內在的,我們的靈魂。那就是在立方體裡面的區域,在此人們可以虔誠地駐足流連。

悼念1933

立方體的中心是一個打造得極具風格的金屬製仙人掌,上頭放置了三十三個竹製的植物盆子,上面種植了仙人掌。33這個數字,指向西元1933年的納粹主義者將包浩斯貶為墮落的藝術,因而將包浩斯學院關閉,這導致了一些包浩斯先驅們四散在世界各處,但是包浩斯的思想卻得以倖存下來。

這是我們在想法上與隱喻方面的基本架構,是我們從包浩斯的先驅者身上擷取的精華,並且融入到我們的團體當中,加入我們自己的想法,更多元的呈現這個主題。

勤奮的人

我們是一個由16人組成的文化愛好者團隊,年齡層次橫跨16歲到60歲,各個身懷絕技,各有優勢,並將專長勤奮地投入到這個花博的項目當中。大多數來到台灣的參與者都享受著身體上的勞動,並將愛投入到我們所規劃的想法當中,讓他們付諸實踐。我們將我們的想法與點子,打包到行李箱中,滿懷熱情地出發,踏上這遙遠國度--台灣。

很多細節部分得要參觀者仔細玩味,另外有些要從整體來看。

一開始,我們希望使用持久性、在亞洲的生活空間當中,就時間的觀點上,一直被使用的傳統建材: 竹子。一方面,我們也想要創造出德國的理念與主辦國台灣的連結。竹子基本上相對於其他天然的建材,有諸多的優點,它在生物學的特質上有優勢,它生長快速,並且可以實現高生產率。它有中空的滲透管狀木心,可以很好含納水分,輸水量高達90%。竹子還具有高的拉伸力,抗衝擊力和承載力。竹子的各種應用幾乎沒有限制,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很多,並能夠更佳的運用這亞洲的建材。

全人性的香藥草園

草藥的選擇是與中華聖賀德佳全人發展協會共同合作完成的,對我們而言,最重要的是,在植物當中找到全人性與整體性的設計概念,在其中反映出身體與心靈。在其中應該有天上與人間的結合,植物作為一個占地空間者,它的根植種於大地,它的花朝向太陽的方向生長,它們是一種隱喻,象徵著人類生命與周期性的存在。人類被生下來,成長茁壯,尋找意義,但是又再度的逝去,是一個週期的循環,如同我們的歷史上的包浩斯歷經了凋零,也將要歷經循環,並且重新綻放。

在此處產生了與聖師賀德佳的作品的交集,她追求整體方法,將身體與心靈視為不可分離的一體。

至於香草藥的選擇,我們是著墨於色彩的概念,讓藝術家們使用顏色來工作。

藝術品的內容是以包浩斯為主題。當然,我們也從台中當地的活動與事件當中找尋到形式和結構,並加以詮釋,同時從中發現歷史性的形式與哲學詮釋之間的相關性。

物品:如包浩斯馬克杯、我們展館的藝術呈現、作為植物的竹子與植物種子,它們同時都像是巨大的星系一般,對我們起作用,如同包浩斯的書面資料。

另外還有由台灣詩人李長春所朗誦的兩首詩,李先生用詩體的方式將包浩斯的思想理念加以闡述,並在展館一小時兩次的播放播放。在聽眾您的耳中,究竟留下了怎樣的風聲呢?

閱讀更多德國館花園介紹:Flora Frame of Time與聖賀德佳療癒香草